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2-12-22 23:11:32,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平常俗称的“五谷”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关于五谷的记载
在历代文献中,“五谷”之名始见于《论语·微子》:“子路问曰:子见夫子呼?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在这部儒家经典中提出“五谷”,可见五谷”2500年前已经出现。
今日在河南周口淮阳县城东北有个五谷台,传说是炎帝神农教民耕蓺,播种五谷的地方。五谷台附近有个神农井,系神农教民浇灌五谷而特意挖掘的。故此,有古籍记载:“神农氏斫木为耜,楺木为耒,始教民艺五谷。”
《黄帝内经》中亦提到过“五谷”“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告诫人们在应用峻烈药物时,要注意谷、果、畜、菜的调养配合,以确保人体的健康。
诸子百家中的管仲提出:“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
民间贺岁词“五谷丰登”“五谷丰年”和人们的问候语“五谷长得可好?”“多吃五谷”等,更是可见可闻。
五谷的解释
那么,“五谷”究竟指的是哪五种谷呢?古往今来,众说纷纭,无以定论。
例如:《周礼·天官》载“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孟子·滕文公》载“树艺五谷”,赵岐注“五谷:稻黍稷麦菽”。
《楚辞·王逸注》载“五谷:稻稷麦豆麻”。
《成就妙法莲华经·王伽观智仪轨》载“五谷:稻谷、大麦、小麦、绿豆、白芥籽”。现代人们一般解释“五谷”为稻谷、小麦、玉米、高粱和大豆,或者解释为稻、麦、稷、黍、豆。
麦(俗称小麦,制作面粉用)因为生活中太常见了,这里不做介绍了。
稷
社稷里的“稷”,其脱壳产物大家都很熟悉——小米。但在社稷这个词中,它指代所有的粮食作物。毕竟上古时代,稷就是中国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最早被用来酿造酒类。稷有很多个“小号”,什么“春种一粒粟”的粟、“黄粱一梦”的黄粱,其实都是稷。
麻 &稻
今天大家想到麻,一般来说第一反应都是搓麻绳,但在上古时期,麻的籽实可是黄河周边粮食的扛把子。从《诗经》中“粟苴(麻的古称)菽麦”这样的排序来看,它在当时的地位仅次于粟。
只可惜好景不长,人们最终发现麻还是更适用于编织衣物。于是麻很快被小麦等粮食的广泛播种打败。
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在北方,稻是南方作物,北方栽培的有限,所以五谷中有麻而没有稻,后来麻的地位逐渐被稻取代。
黍&菽,熟悉的陌生“五谷”
稷与麻逐渐成为五谷舞台的配角,但黍与菽,如今依然活跃在中国人的饭桌上,只不过,它们的真身,你想象不到。
如今,“黍”(shǔ)这个名字鲜有人提,但要是说到《舌尖上的中国》里的黄馍馍,大家就知道是什么了。在北方人看来,做炸糕、年糕都少不了它。东北人听到它觉得更为亲切。毕竟一个黄米做的粘豆包,能黏起整个东三省。
菽(shū),看似简单的一个字,背后却是一个大家族。它是豆类的总称。不论是磨成豆腐,还是象征爱情,各种豆子在古代都叫菽。它们也构成了五谷杂粮里“杂粮”这一角色的生力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灾荒之年的非常时刻,撑起中国人的饭桌。
今天,大家之所以“五谷不分”,正是因为随着时代发展,五谷的定义也在进化。一方面,以前古代的主要粮食现在不在经常在日常餐桌上看见,水稻随着南方经济发展,种植面积逐渐扩张,又有众多良种涌现,成为中国人饭桌的C 位;另一方面,玉米、马铃薯、红薯等新角色飘洋过海而来,让中国原本不适宜种植稻与麦的广袤山地,也变得“五谷丰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