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2-12-22 23:11:32,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一、典籍摘要
1、《雷公炮制药性解》:“子能开郁下气,定喘消痰。”
2、《本草经解》:“其(子)尤良,下降之性辛温气味尤甚也。”
2、《药品化义》:“苏子主降,味辛气香主散,降而且散,故专利郁痰。咳逆则气升,喘急则肺胀,以此下气定喘。”
3、《本经逢原》:“诸香皆燥,惟苏子独润,为虚劳咳嗽之专药。性能下气,故胸膈不利者宜之,与橘红同为除喘定嗽、消痰顺气之良剂。但性主疏泄,气虚久漱,阴虚喘逆,脾虚便滑者,皆不可用。”
4、《名医别录》:“下气,除寒温中。”
5、《药性本草》:“主上气咳逆。”
6、《本草纲目》:“治风顺气,利膈宽肠,解鱼蟹毒。苏子与叶同功。发散风气宜用叶,清利上下则宜用子也。”
7、《本草备要》:“与叶同功,尤能下气定喘,止咳消痰,利膈宽肠,温中开郁。”
8、《本草崇原》:“气味辛温,无毒。主下气,除寒,温中。”
9、《本草新编》:“苏子降气定喘,止咳逆,消膈气,破坚症,利大小便,定霍乱呕吐。紫苏虽有叶与梗、子之分,而发表解肌,止喘定呕,未尝有异。但叶与梗宜少用,而子可多用也。盖叶、梗散多于收,而子则收多于散,亦在人临症而酌用之耳。”
10、《本草易读》:“辛,温,无毒。与叶同功,降气开郁,消痰定喘。利二便而破症结,止霍乱而定呕吐。气虚少者勿用。”
11、《本草择要纲目》:“主肺气喘急,除寒温中,益五脏,破症结,消膈宽肠.发散风气。与叶同功,亦不宜过服。”
12、《药性歌括四百味》:“苏子味辛,驱痰降气。止咳定喘,更润心肺。”
13、《冯氏锦囊秘录》:“子则辛温而兼滑润,故尤为下气咳逆之需。驱痰降气定喘,润心肺,止咳逆,消五膈,破癥坚,利大小二便,却霍乱呕吐,比茎叶则不发散,比陈皮更不泄气,理气而不伤气,气分中处处宜之。”
14、《药笼小品》:“苏子驱寒降气,消痰利膈,润心肺,止咳嗽。炒研。”
15、《得配本草》:“降气定喘,宽肠开郁,利大小便,温中祛寒,消痰止嗽。得川贝,降气止嗽。配萝卜子、桑白皮,治消渴变水。(服此令水从小便出。)研末,入粳米煮粥,和葱、椒、姜、豉食,治风寒湿痹。炒熟研碎用。治冷气,良姜拌炒用。”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迷迭香酸等,还含有氨基酸,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等。《中国药典》规定:含迷迭香酸(C3H16O3)不得少于0.25%,炒紫苏子不得少于0.20%。
2、作用:本品有镇咳、平喘、祛痰、降血脂、降血压、抗氧化、改善记忆力、抑菌、抗炎、抗过敏及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