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2-12-22 23:11:32,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陶瓷业衰落了,还有茶业和丝绸业,但不幸的是这两个行业也衰落了。
从古到今,中国的丝绸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但到了清朝末年,日本的养蚕业异军突起,抢占了中国的大片地盘。成为世界第一的蚕丝产地和出口国,国力不断增强,而中国依然生产蚕丝,但国力却衰落了,因为技不如人?不是。是中国人不杀蚕蛹,而日本人杀蚕蛹。
中国一直手工抽丝,清朝末年,欧洲已用机器缫丝,但新式的缫丝在中国一出现,就遭到朝廷和手工行业的反对,反对的理由:因为会抢了他们行会的饭碗。中国人尊从佛家和儒家的观念,对蚕宝宝的生命异常看重。在缫丝的过程中,尽量不杀蚕丝。这样会增加蚕丝成本,却生产出半成品。
而西方在缫丝的过程中,将蚕杀死,这样缝制的丝质量更高。当中国出口半成品蚕丝运到国外后,还要再次缫丝一次,价格立刻提高了3分之一以上。显然在中国境内直接把蚕丝加工好,在国际市场上会更有竞争力。
但中国不愿意那么做,由于要以蚕宝宝的生命为代价,属于“不义之财”。
而日本在打开国门维新后的60年里,其进口的产品是靠生丝支付的。1900年,光丝这一项产品就占了日本出口额的40%,日本之所以和沙皇俄国以及与大清王朝开战并屡战屡胜,其经济基础是以丝为代表的发达农业上的。
日本养蚕业为何能迅猛发展?明治维新后,民族观念日益开放,并不会把蚕宝宝的生命开得很重,所以烘箱,缫丝厂这样的现代事务能在日本推广,蚕宝宝被无情的杀死,但日本生丝的质量越来越高。很快就超越中国生产的丝线,成为最受欢迎的亚洲细丝。
养蚕和种水稻当时在中国和日本是最基础的两项产业。两项的最忙的时候,都在4月至6月,使得农民必须为两项产业分别分配人手,要么只养蚕,要么种水稻。
科技的进步解决了人手不够的麻烦,可以让蚕改为7月份到9月份孵化,农民就可以从容地完成了两项产业。这些技术在日本养蚕业得到了应用。但在中国还是受到“道德高尚”人士的强烈阻挠。1880年至1930年,日本蚕丝的产量增长近9倍,蚕丝的出口为日本带来了大量的外汇,可以购买机器设备,提升自己的生产力。
反观中国,为了保护蚕宝宝,有了中国养蚕业日薄西山之感。谁为此事负责呢?
是那些满嘴仁义道德的家伙们,在世界已进入工业时代,法制时代和人权时代的19世纪末独立寒秋,对新世界新局势视而不见,挟着道德纲常的武器,蒙着双脚犀利前行,是怎么样的信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