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2-12-22 23:11:32,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重播
播放
00:00/00:00正在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新华社南宁11月21日电 题: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告别绝对贫困
新华社记者胡佳丽、何伟、郭轶凡
在位于中国南方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场向贫困“堡垒”发起的最后总攻交出答卷——11月20日,自治区政府批准最后8个深度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广西5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这个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告别绝对贫困。
入夜后,属于壮族汉子韦勇权的“高光”时刻到了。他端着酒碗,亮开嗓子,唱着敬酒歌为大化瑶族自治县达吽小镇“闹场”。对他而言,脱贫前在大山“石头缝里种地”的艰难岁月就像一场远去的梦。
韦勇权的老家在大化县六也乡加司村独下屯。那是一个穷山沟,韦勇权一家5口人住着破旧的木瓦房,两面漏雨、四面透风。
2018年,韦勇权全家搬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这是移民搬迁与新型城镇化、民俗风情旅游有机结合而诞生的达吽小镇。在大山里生活了30多年的贫困户韦勇权,有了“文艺宣传员”的公益性岗位,在这座风情小镇招待四海游客。
拼版照片。上图: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金钟山乡平流村坡安屯群众搬迁前的住房(2017年7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下图:平流村坡安屯群众搬迁到安置点的新住房(2019年12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张爱林摄
广西共有少数民族人口2000多万人,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刚刚“摘帽”的8个贫困县均是深度贫困县,集中分布在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广西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
今年初,广西安排56个区直单位定点帮扶8个县,向48个挂牌督战村增派58支突击队164名突击队员,与原有驻村工作队一起全力冲刺。目前,广西各地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3.8万余人仍奋战在一线。
拼版照片。上图:整屯搬迁前的广西南丹县里湖瑶族乡董甲村么干屯(2018年1月10日摄)。这里的村民都搬迁到“千家瑶寨·万户瑶乡”里湖王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下图:“千家瑶寨·万户瑶乡”里湖王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8月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周华摄
修路突击队、建房突击队、水柜建设突击队……一个个突击队转战在群山中,逐村逐户啃下“硬骨头”:交通不便,他们翻山越岭,马驮肩扛建材进山村;天黑了,用灯光照着干活,夜以继日奋战;遇到下雨天,搭棚把工地罩起来继续施工。这些是大化县在脱贫攻坚冲刺阶段中的寻常一幕。
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盯人”“人盯项目”等举措已成常态,工程队进村到户开展危改房项目建设,采取入户动员、出台拆旧奖补政策等措施,消除危房住人隐患。罗城县县长潘秋琳说:“今年以来,全县干部以最后冲刺状态全力攻坚。”
近日,大化县板升乡八好村举行“千羊万鸡”产业分红大会,328户贫困群众喜领第一笔红利。
拼版照片。左图: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孩子们走在放学路上(2019年5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右图:在弄勇村弄顶屯,孩子们扛着生活用具,爬悬梯上学(2012年9月3日摄)。目前,弄勇村所有的屯都已告别没有公路的历史。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2019年底,八好村贫困发生率高达61.48%。今年初,河池市一家国有公司进驻八好村,采取“基地+贫困户+合作社+公司”运行模式,养殖湖羊母羊1000多只、七百弄鸡1万余只。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驻村第一书记韦德王帮助企业从附近乡镇调来饲料,协调有关部门调运养殖用水,还在基地旁建成3座产业水柜。“目前湖羊已产羔羊1400多只,七百弄鸡出栏了一部分,全村脱贫户产业覆盖率达100%。”韦德王说。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广西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原则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目前脱贫户产业覆盖率超过96%。
在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变好了,清水鸭、砂糖橘、油茶等产业更加兴旺。村里开办了村集体企业,建设电商平台,带动群众持续增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