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2-12-22 23:11:32,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编者按:
前天,2021年八省新高考适应性考试第一门语文结束后,文学类文本阅读川端康成的小说《秋雨》瞬间登上微博,知乎热搜榜。
很多学生考完都说文章晦涩难懂,以前做过很多试卷,也训练过外国小说,但在阅读中还是第一次遇到日本作家的作品。“今天的小说,环境描写都跟谜一样,我用不和悦的目光盯着小说每一个字,每一个字都认识,就是读不懂,最后还是屈服于别府律子,去找霍光刷一波存在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秋 雨
[日]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说过:他自幼犹如野狗,是个感情乞丐。川端康成二岁丧父,三岁丧母,七岁失去祖母,十岁失去姐姐,十五岁时又失去唯一的亲人祖父,成为名副其实的孤儿。孑然一身的孤儿经历,造成了川端康成孤僻、内向和病态的性情。这种“孤儿禀性”自然会使他更多地去感悟人生的苦短和哀怨。加之,在东京大学读二年级时又失恋,更加重了他的孤儿心态和自卑感。)
①我的眼睛深处,映出火团降落在红叶山上的幻影。
[幻影渲染一幅梦幻、迷离,纯净浩渺,雄奇壮观、诡异怪谲而又静谧无声画面。]
②与其说是山,莫如说是山谷更贴切。山高谷深,山峦紧迫溪流两岸,巍峨地雄峙着。不抬头仰望,是不易窥见山之巅的苍穹的。天空还是一片蔚蓝,却已微微现出了暮色。
③溪流的白石上,也同样弥漫着薄薄的暮霭。红叶的寂静,从高处笼罩着我,渗透我的身心。莫非要让我早早地感受到日暮之将至?小溪的流水一片湛蓝,红叶没有倒映在溪流的蓝色中。我怀疑起自己的眼睛来。这时,在蓝色的溪面上却看见火从天而降。
[反复出现的词语,我们来补充一下日本文学的“物哀”。“物哀”审美意识中的“物”是认识感知的对象,而“哀”是认识感知的主体,情感的主体,有感叹的意味,它不仅仅指“悲哀”之情,还包含“喜悦”、“同情”、“赞美”、“爱怜”等情感。川端康成的作品唯美伤感,延续了日本“物哀”审美传统。]
④仿佛不是在降落火雨或火粉,只是小小的火团在溪面上闪闪烁烁,但从天上降下则是无疑的。那小团的火球落在蓝色的溪面上旋即就消失了,火从山谷降落的瞬间,由于红叶的缘故,看不见火的颜色。那么,山巅上又是什么情况呢?抬头仰望,只见一团团小火球以想象不到的速度从上空降落下来。大概是火团在动的缘故吧,以雄峙屹立的山峰为堤岸,看起来狭窄的天空好像是一条河在流淌。
[从下文的“这是”,来看故事开篇,这几段的景描是主人公在列车上的回忆与思考。以秋雨为背景,同时穿插着主人公梦中的幻影——团火。这两个物象的寓意,秋雨可理解为命运和人生中的困难,而火影则代表着生生不息,生命的顽强。这也与本来生命垂危的律子最后存活下来相照应。]
⑤这是我在去京都的特别快车上,入夜刚要打盹儿的时候所泛起的幻影。
[意象选择,词语的描写透露出来的氛围是朦胧神奇、壮观雄伟、沉静但又不至于死寂。在落满明灭不定的火光的无人的山间,由此引发作者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通透理性而又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⑥十五六年前,我住院做胆结石手术时,同我邂逅的两个女孩子总是留在我的记忆里。这次去京都,就是为了到京都的饭店去看望其中一个女孩子的。
⑦另一个女孩子生来就没有胆液输送管,据说顶多只能活一年,所以必须接受手术治疗,植入人造管,将肝脏和胆囊连接起来。母亲抱着幼儿站在走廊上,我走近看了看,说道:
⑧“多好啊,这孩子真可爱。”
⑨“谢谢。恐怕今明两天就不行了,正在等家里人来接呢。”母亲平静地回答。
⑩孩子静静地入梦了。她身裹山茶花图案和服,大概是术后胸前缠着绷带,衣裳宽松而臃肿。
[死与生的对比,为了衬托和升格活着的那个的绚烂,哪怕虚幻易碎,也无比夺目。死者与生者,死亡与生存,尤其是死去幼儿的母亲的平静,那更是一种认命的平静。也与律子的倔强求生产生了明显的对比。]
⑪我对那位母亲说出这种唐突的问候,也是因为住院患者之间的互相体贴而疏忽了的缘故吧。这家外科医院来了许多做心脏手术的孩子。手术之前,他们有的在走廊上东奔西跑,有的乘电梯上上下下,嬉戏喧闹。不觉间,我也同这些孩子打起招呼来。他们都是五岁到七八岁的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手术最好在幼儿期进行,否则可能夭折。
⑫这些孩子当中的一个特别引起我的注意。每次乘电梯,我几乎都看见她也在电梯的犄角。这个五岁的女孩子独自一人蹲在站着大人的腿脚后面,总是闷不作声。她那双不和悦的眼睛射出强烈的光芒,那张倔强地噘起的嘴紧闭看。[在主人公初见律子的时候,律子"不和悦的眼睛"便给主人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当时的环境里,律子的"不和悦"无疑是"刺眼"的。]我向我的贴身护士探听,据她说这女孩子几乎每天都要花上两三个小时这样独自乘电梯上上下下。就是坐在廊道的长椅上,她也是绷着脸,不吭一声。我试着同她搭话,她的眼睛却一动不动。我对我的护士说:
⑬“这孩子很有出息啊!”
⑭后来,这女孩子不见了。
⑮我问护士:
⑯“那孩子也做了手术?术后情况好吗?”
⑰“她没做手术就回家了。她执拗地说:看到贴邻病床的孩子死了,我就不愿做手术,要回家,不愿做手术,要回家。谁劝说她都不听。
[这里大部分人都就会产生一个迷惑,律子不愿做手术,到底是求生的倔强,还是胆怯的逃避?个人认为这个无法界定对错的判断,也一定程度上使得主人公产生了仿佛真实仿佛又不真实的幻影感。主人公自己也不知道答案,只能付以担心。]
⑱“唔……但是,她会不会夭折呢?”
⑲这回我到京都,就是为了去看望这个如今已经成人的二八妙龄的姑娘。
⑳雨敲打在客车车窗上的声音,把我从朦胧的梦境中惊醒。幻影消失了。我又快要打盹儿的当儿,就听见雨点打在车窗上的声音,转眼间,风雨交加,雨点敲打着车窗的声音越来越激烈了。打在窗玻璃上的雨点,一滴滴地顺着窗玻璃斜斜地流落下来。有的雨点从车窗的一端流到另一端,流着流着,短暂停住,接着又流动起来。流流停停,停停流流,显得很有节奏。一滴滴水点,后面的赶超前面的,上面的低低地落到下面,画出一道道交错的线。我从流动的节奏中,听到了音乐。
[渺小、脆弱又虚幻的生命,却在以凄美的姿态绽放其光芒,也许结局早已注定,但不妨碍这过程中它的壮美。是赞颂也是痛惜、感伤。结局注定,"那小团的火球落在蓝色的溪面上,旋即就消失了"。此时主人公的心态更偏向于忧郁和迷茫。一如"湛蓝的溪水"和"薄薄的暮霭"。]
(21)我觉得火降在红叶尽染的山上的幻影,是静谧无声的。然而,敲打在车窗玻璃上流动着的一滴滴雨点的音乐,却又变成了那降火的幻影。
[但特地多次强调是"幻影",除了确实是脑海中臆想的表现形式外,又体现主人公内心对于能够发生奇迹、改变结局的一丝渴望。]
(22)后天,在京都某饭店的大厅里将要举办新年和服表演会,我应和服店老板的邀请前往参观。服装模特儿当中有一个叫别府律子的,我忘不了她的名字。但是,我不知道她当了服装模特儿。我没有去欣赏京都的红叶,宁可来观看律子的表演。
(23)翌日,依然秋雨绵绵。下午,我在四楼的大厅里观看电视。这里像是宴会大厅的休息室,已有两三对婚宴的客人,显得十分拥挤,打扮好了的新娘子也从这里经过。我偶尔回头,看见排号早的新郎新娘从会场里走出来,站在我的身后拍摄纪念照片。
(24)和服店老板就在那里致辞。我询问别府律子来了吗?老板立即用眼睛指了指近旁。原来律子正用不和悦的目光,凝望着站在被秋雨打得朦朦胧胧的玻璃窗前拍纪念照的新郎新娘。她紧闭双唇。[律子这一次的"不和悦",是因为和服店老板想让律子在第二天的表演会上穿上新娘礼服。此时的律子凝望的,是拍纪念照的新郎新娘。尽管这只是一场"表演",但是聪慧早熟的律子仍旧透视到了自己的命运,她仍旧是不甘心。]这位亭亭玉立的美丽姑娘还活在人世间,我本想驱前探问:还记得我吗?想得起来吗?可我终究还是踟蹰不前。
(25)“明天的表演会,我们请她穿上新娘礼服,所以……”和服店老板在我的耳边悄声说了这么一句。
总评:
你为什么觉得读不懂?【表达】==【情感】【二元对立】
怎么才算读得懂?很多的作家,他们的文章里的情感可能并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表现出生命存在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是复杂的。
小说很珍惜花费的墨水,会用有限的篇幅去尽力表达自己的所思(就算话多也会被出题人裁掉)。所以律子和女孩之间,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首先,秋雨整篇透露出来的氛围是充满哲思纯粹的沉寂但又不至于死寂的。在落满明灭不定的火光的无人的山间,作者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通透理性而又不掺杂杂质。无论是年轻生命的陨落还是迟暮之年的不安,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生命的意义是自己赋予的,或平淡或燃烧殆尽。
自始至终,作者都没有表现出对那些染疾孩子有过多的同情,或大肆强调他们的不幸。只是也温柔地对待他们,不将他们特意做出区别。
人事纷杂,每一个人就像一滴水,融进海里。像车窗上一晃而过的雨滴,行色匆匆。每个人对生命所展现的姿态,是不一样的。
“凌晨四点,发现海棠花未眠,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就要活下去。”在《花未眠》中写下这段话的川端,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自己的生命美学。在他看来,死亡不是懦弱的逃避、孤勇的反抗,而是出于对美的极致追求,是与自己达成和解。
律子从小就不善言辞,总是默默地观察着身边的人。即使她自己并不完全清楚自己想要的答案到底是什么,但是她是渴求那所谓的幸福的。
小女孩快要病死了,身上却穿着好看的衣服,被妈妈抱在温暖却略显无力的怀中。律子穿上和新娘一样的衣服,或许也能获得和新娘一样的幸福。她隔着窗看着新娘,像在看一出和自己无关的热闹的无声的电影,露出了自己也无法察觉的苦涩表情。律子有着很强的自我掌控意识,自己的人生完全交由自己来做决定。她一直在追求着,燃尽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一场属于自己生命的华宴。
作者在文中忧虑的,只是律子是否还记得自己。他的犹豫,正是体现了他对律子人生态度的喜爱,才会如此谨慎。
和服店的老板娘,到底说了什么?律子的生命状态最终如何?川端康成书写太多世间求而不得的挚爱,忍而不表的深情,生而艰难地重负,他把对这个世界的眷念和歌颂,深深藏在看似清冷孤寂但有着生机的文字里,也因此,在抵达了自己的创作巅峰之后,面对盛名,他选择了不发一言地离开,与这个庸常的世界彻底诀别。
至此疑惑,写下那么顽强倔强的生命的川端康成,为什么自杀呢?所以“同我邂逅的两个女孩子总是留在我的记忆里。”,生命状态无法逆转,人与人相守相望的温度、自身感情、生活抉择、时代变迁近乎课题式的深刻思考,只有自己知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