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2-12-22 23:11:32,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绿色食品豇豆栽培技术
豇豆属豆科豇豆属 1 年生草本植物,以嫩荚供食用,营养丰富,可炒食、凉拌、盐渍、加工泡菜和晒制豆角干,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一、栽培基地环境
生产基地宜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壤土。土壤pH为5.0~7.2。日照充足,集中连片,交通方便。豇豆不宜连作,第 1 年种植应选择连续 3 年未种植过豆类作物地块。基地周边没有污染企业,与相邻农作物之间设有缓冲带或物理屏障。产地环境应符合 NY/T 391-2013 的规定。
二、栽培季节
(一)春茬
每年 4 月上旬至 5 月上旬露地定植或直播,6 月上旬开始采收,7 月底结束。
(二)越夏茬
每年5月中下旬播种,7月中下旬采收,8月底结束。
(三)秋茬
每年 6 月下旬至 7 月中下旬地膜露地直播,9 月中下旬开始收,10 月底前后结束。
三、品种选择
(一)选择原则
豇豆品种应选择优质、丰产、商品性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长势中等、分枝少、对光照要求不敏感、结荚期比较集中的品种。
(二)品种选择
1.春茬和秋茬。荚荚乐2号、荚荚乐3号、青山绿水、珍玉绿绣、豇美人、荚多宝、荚荚乐等。
2. 越夏茬。荚荚乐 5 号、青山绿水 2 号、之豇19、秋豇 512、秋豇 6 号、珍玉绿绣、珍玉油豇、珍玉金凤凰、荚荚乐、豇美人等。
四、种子处理
(一)选种晾晒
种子播种前淘汰有病斑、霉变、机械伤和裂皮的种子,选择有光泽、粒大饱满的种子,将经过筛选的种子晾晒 1~2 d,严禁暴晒。
(二)种子消毒
种子播种前宜用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药种比 1 : 200),防治枯萎病和炭疽病,或用 2% 春雷霉素水剂 500 倍液浸种 2~3 h,防治细菌性病害。
五、整地
前茬栽培的为非豆科作物,宜有 3~4 年的轮作期。定植前 10~15 d 整地,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施入基肥,每 667 m 2 施优质腐熟有机肥 2000~3000 kg,过磷酸钙 30~40 kg、硫酸钾 20~30 kg。及时深翻土地,深度25~30 cm。深翻后耙平耙细。采用高畦栽培模式整地,畦高 10~15 cm。
六、播种
(一)播种期
春夏露地豇豆栽培要求 10 cm 地温稳定在 12 ℃时为适宜播种期。一般情况下,春茬 3 月下旬至 5 月中旬,秋茬 6 月下旬至 7 月上旬,越夏错季栽培 6 月上中旬。露地豇豆宜干籽直播,防止春季低温或夏季高温条件下烂种。
(二)播种方法
按行株距要求采用机械播种或人工点播,每穴3~4 粒种子,覆土 3~4 cm,稍加踩压。播种时如土壤墒情不好,应提前 2~3 d 浇水造墒后播种。每垄(畦)根据直播(定植)行距要求铺好滴灌带,滴灌带放置可以是明铺或者膜下铺设,但要注意滴灌带出水口向上。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膜下滴灌肥水一体化技术,这是豇豆科学、高效的灌溉节肥方式,可有效降低真细菌病害及虫害的发生。
(三)播种密度
蔓生种每 667 m 2 宜播种 2300~3500 穴,行株距(60~80)cm×(25~35)cm。
七、田间综合管理措施
(一)补苗
豇豆播种之后,正常管理下,一般 5 天左右便会出土。出苗后要及时检查,对缺苗或初生叶受损伤的幼苗应及时补苗,补苗后及时浇透水。
(二)苗期管理
定期查看幼苗长势,如遇干旱,选择在晴天适当浇水。春茬播种的不可在阴雨天进行浇水,避免烂根死苗。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
(三)水肥管理
豇豆前期不宜多施肥,否则容易引起豇豆只长藤蔓不开花的现象。夏秋栽培或秋季栽培,正值高温多雨季节,应注意做好排水防涝工作,排水后浇 1 次清水或井水以降温补氧,防治大雨后死棵现象。肥料施用应符合 NY/T394-2013 的规定。
1.播种前。播种前或定植苗前,土地足墒灌溉1次,保证苗期到坐荚前的水量。
2. 苗期(坐荚前)。直播后或定苗后直到坐荚前,不补充肥水,防止旺长。如遇底墒严重缺乏,无法保障苗子维持正常生长时,可在苗期通过滴灌管适量补水 1 次。开花期严禁浇水、施(冲)肥。
3. 荚期。苗期根部的根瘤菌固氮能力弱,施用适量的氮肥可以促进植株早发秧,生长健壮。第 1 花序坐住荚,以后几节的花序显现时,进行第 1 次浇水、施肥,之后每 7 d 补充水肥 1 次。结荚初期,每 667 m 2追施氮肥(N)4 kg(折尿素 8.7 kg),钾肥(K 2 O)1~2 kg(折硫酸钾 2~4 kg)。进入开花结荚盛期,每667 m 2 追施氮肥(N)2 kg(折尿素 4.3 kg),钾肥(K 2 O)1~2 kg(折硫酸钾 2~4 kg)。此期可每隔 10~15 d 用0.2% 磷酸二氢钾溶液或 0.01%~0.03% 钼酸铵进行叶面喷肥,可促进早熟丰产。
(四)秧蔓管理
豇豆甩蔓前要及时插杆(可吊绳)、搭架、引蔓。主蔓第 1 花序以下的侧芽全部去除,主蔓中上部的侧枝要去除,豆角爬满架时,可摘除主蔓顶芽,促使侧枝生长开花结荚,及时摘除下部老叶、病叶,以利通风透光。
在豇豆生长到一定阶段时,需要搭建人字架,并且在各个人字架之间拉设横线,依据豇豆的生长特性设立搭架的高度。通常而言,架高设置2 m。搭架完成后,依据豇豆的生长特点进行引蔓上架操作,这是以往在进行豇豆种植中较为常用的搭架方式。而经过不断的发展,种植人员对豇豆的搭架方式进行了改良,将人字架转变成 X 型架,将交叉的高度设置在偏上的位置,一般在 1.2 m 左右。为了保证 X 型架的稳定,需要在每个 X 型架上设置横杆固定。
八、病虫草害防治
(一)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原则。农药使用应符合 NY/T393-2020 的规定。
(二)常见病虫草害
1. 主要病害。锈病、白粉病、煤霉病、病毒病、枯萎病、炭疽病和疫病等。
2. 主要虫害。蚜虫、豇豆荚螟、蓟马、白粉虱、潜叶蝇、螨类、红蜘蛛、线虫和斜纹夜蛾等。
3.主要草害。旱稗、千金子、马塘、牛筋草、看麦娘、鸭舌草、凹头苋、马齿苋、猪殃殃等。
(三)防治措施
1. 农业防治。选择抗病品种。根据当地主要病虫害选用抗病、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实行严格的轮作制度,与非豆类实行 3 年以上轮作。越冬时,当温度低于 0 ℃时,进行大水冬灌,杀虫杀卵。春季播种前深耕土地,改善土壤状况,减少病害虫害发生。及时中耕除草,清除田间周围杂草,及时摘除病叶、病荚,带出地块进行无害化处理。
2. 物理防治。采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降低空气湿度,降低真细菌病害的反生。利用阳光晒种,温汤浸种,防止烂种缺棵。应用频振式灭虫灯、黏虫板等诱杀蛾类成虫。覆盖银灰色地膜驱避蚜虫(每667 m 2 铺银灰色地膜 5 kg,或将银灰膜剪成 10~15 cm宽的膜条,膜条间距 10 cm,纵横拉成网眼状)。采用防虫网室栽培,可阻隔部分害虫为害。
3. 生物防治。利用自然天敌,如瓢虫、草蛉、蚜小蜂等对蚜虫自然控制。使用植物源农药、农用抗生素、生物农药等防治病虫。如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苦参碱、春雷霉素、井冈霉素等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4. 化学防治。农药使用执行 NY/T393-2020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见表 1)
表 1 主要病虫害防治推荐农药使用方案
九、采收
根据品种特点和用途,一般在开花后 10~15 d,当荚条饱满,籽粒未显时采收。第 1~2 层荚果要早摘。采收适宜时间为傍晚。采收时勿伤及花序和花蕾。
十、生产废弃物处理
生产过程中,农药、投入品等包装袋应集中分类收集,宜使用可降解地膜或无纺布地膜。生产后期的豇豆秸秆一般集中粉碎,堆沤制有机肥料循环利用。
十一、包装与储运
(一)包装
包装应符合 NY/T658-2015 的规定。豇豆的包装(箱、筐、袋)应牢固,内外壁平整。包装容器保持干燥、清洁、无污染。每批豇豆包装上的标志和标签应标明产品名称、生产者、产地、净含量和采收日期等,字迹应清晰、完整、准确。
(二)储运
临时储存应保证有阴凉、通风、清洁、卫生的条件。防止日晒、雨淋、冻害及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堆码整齐。短期储存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码,要保证有足够的散热间距,温度以 2~5 ℃为宜,相对湿度以80%~90% 为宜。豇豆收获后应及时外运销售。运输时要轻装、轻卸,严防机械损伤。短途运输要严防日晒、雨淋。储运应符合 NY/T1056-2006 的规定。
十二、生产档案管理
生产者应建立生产档案,记录产地环境、品种、生产管理、病虫草鼠害防治、采收、包装储运和生产废弃物处理方法等。所有记录应真实、准确、规范,并具有可追溯性。生产档案应有专人专柜保管,至少保存 3 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