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2-12-22 23:11:32,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小伙伴们,每当仰望星空,是不是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和好奇?在今天的科普内容中,咱们就跟随小姐姐的讲解,一起了解一下月相变化。
大文学家苏轼曾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后者指的就是月相变化。由于月亮本身不发光,只能靠反射太阳光发亮,当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时,我们会看到月球被照亮的部分发生周期性的变化,称为月相变化。
月相变化大体上分为朔、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月、望、亏凸月、下弦月、残月等几个阶段。农历初一时,月球运行至地球和太阳之间,月球的背面被太阳照亮,地球上的人们看不到它。这种月相称为“朔”,也叫“新月”。在这一天,月亮与太阳几乎同时升起,同时落下。
在朔之后,月球升起的时间越来越晚,太阳落山后不久,在西边天空可以看到状如眉毛的弯弯月牙,被称为“蛾眉月”。“蛾眉月”的月面突出部分朝西,呈反C状。
农历初七左右,上弦月会出现在上半夜的西南方天空,从北半球上看,月亮的右半边被照亮,呈半圆状。
农历十五、十六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都会被照亮,圆圆的月亮整晚可见,这时的月相称为“望”,又称“满月”。每个月都会看到满月,不是只有在八月十五才能看到。
到了农历二十二左右,在下半夜的东南方天空可以看到近似半圆状的“下弦月”,从北半球上看,月亮的左半边被照亮。
之后到了农历月末,黎明时分可以在东方天空看到“残月”,月面突出部分朝东,像字母“C”。月相从残月又回到朔,再度开始新一轮的周期变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