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2-12-22 23:11:32,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2020-05-02 17:11
一大波航空摄影大咖今天凌晨都守在天津滨海机场,不少都是从全国各地呼啦啦飞过去的,原因都是为它——安东诺夫航空的安-22昵称安-225的“爷爷”来了(白龙语),而且它和安-225一样,安东诺夫公司也仅剩一架。
猛一看,安-22貌似双垂尾大号的安-12(运-8),实际上它比伊尔-76还大,出现得也更早,1965年2月就首飞了,人们大多以为,安-12相当于美军的C-130,再大一级也就是伊尔-76相当于C-141/C-17,往往将曾名噪一时的安-22遗忘了。
也难怪,安-22一共只生产了85架(一说68架),伊尔-76则生产了上千架,俄罗斯还刚刚开始生产其改进型号伊尔-476。
实际上安-22的运输能力比伊尔-76强得多,满载80吨时能飞行5000公里,空载航程达11000公里,相比之下伊尔-76只能载货40吨飞行5000公里,满载仅52吨,航程就只能达到3800公里了,其空载最大航程不过7800公里。
再比比货仓,安-22是长33米,宽4.4米,高4.4米,伊尔-76是货舱长20米,宽3.45,高3.4,很明显,安-22优越得多。
有说,伊尔-76是涡扇动力,飞得快,安-22是涡桨动力,其实最大速度伊尔-76是850km/h,巡航速度750-780km/h,安-22最大速度740km/h,巡航速度680km/h,并没有那么夸张。
安-22的螺旋桨和图95战略轰炸机的类似,是四叶同轴对转螺旋桨,着陆时可以反桨,相当于开反推,缩短降落距离,对于一架大型运输机来说,起飞跑道仅需1300米,着陆仅800米,相当出色,其主起落架轮胎还可在飞行时或地面停放时调节气压,能适应条件不高的野战机场起降。
美国将C-17称为“战略战术运输机”,也就是说其拥有野战机场起降能力,但对比安-22,C-17这个1993年才开始服役的晚辈,除了航电、发动机算优势,其他都是安-22玩剩下的。
继续比指标,最大载重C-17是77吨,航程4600公里,安-22可是80吨5000公里。最大速度,C-17高空巡航速度930km/h,低空648km/h,对于巡航飞行高度本来就比C-17低的安-22来说,两者相差真不算大。
说到野战机场起降能力,C-17数据是载货76吨时起飞跑道需2320米,降落需915米,安-22可是1300米起飞,着陆800米。
至于货仓,C-17的高5.49宽4.11米,确实比安-22的高4.4宽4.4米强一些,但长度上安-22的33米可是比C-17的不到27米长出不少,再说,论货仓,怎么着安-22也比伊尔-76强多了。
1971年首飞的伊尔-76怎么就能淘汰掉性能不俗的安-22呢?据说苏联认为安-22安全性和经济性不好,其实苏联直到解体也还在使用的安-22仅失事一架(至今也是如此)对于军用运输机来说,这实在不是什么好理由,应该说苏联财大气粗时代的一个写照。
至于安东诺夫,转头又去研制了安-124,浪费一个机型算啥,有钱使劲儿造呗。
上世纪60年代末,安东诺夫也曾想将其加长并改成双层客舱可容纳700名乘客的客机,可惜也未能成真,否则安-22还成了涡桨A380了。
不能不说,苏联在大型运输机上绕了大弯子,对标美国机型到忘我的状态,伊尔-76正是对标C-141的结果,安-124对标C-5,都是各自“斯基”,到美国转头搞战略战术兼具的C-17,苏联也许才明白安-22的真正价值,但为时已晚,财大气粗也扛不住乱造,C-17“斯基”终不见天日,俄罗斯到今天还在靠伊尔-476续命。
看看安-22服役记录还是不枉此生的,苏联时代出兵捷克斯洛伐克和阿富汗都承担了主要运输任务,1968年“布拉格之春”,苏联第24集团军的30架安-22曾以一分钟一架的速度降落布拉格,6小时控制捷克斯洛伐克,从战术上说,这绝对是经典,至今也没几个国家能达到的水平。
1980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也还是安-22承担主力运输任务,3日内运送5000多士兵和重型装备进入喀布尔,一周内控制阿富汗所有城市,苏联军队的战略投送能力绝非浪得虚名。
今天能见到的安-22确实不多了,安东诺夫航空仅剩来天津这一架,俄罗斯仅剩4架,称其古董级宝贝也不为过。
早几年还传闻安-22可能来我国复活,如今显然不可能了,运-20代表我国航空工业已经掌握了大型运输机的研发,未来运-9--运-30--运-20--运-40(50)的梯次已经成型,也一定会从安-22的一生吸取精华和教训,在这名老兵参与抗疫战争的时刻,亲眼目睹也是一种致敬和荣幸。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