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2-12-22 23:11:32,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最近在看《庆余年》,灵魂穿越的男主范闲建议他爹范建制造玻璃来发家致富,没想到范建立马拿出了一个晶莹剔透的玻璃杯,原来范闲的母亲叶轻眉早已经在那个时代制造出了玻璃,这让范闲大吃一惊。然而,庆国虽然已经掌握了玻璃烧制技术,但还是不能在平民之中普及,只能在富贵之家使用。
(《庆余年》剧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中国历史上,玻璃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玻璃在中国是怎样发展的?
事实令人遗憾,严格来讲在中国古代,没有建立起来完整的玻璃制造技术。
历史上,我国制造出过和玻璃相似的材料——琉璃。中国古代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是从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制成琉璃。我国制造琉璃的历史非常漫长,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琉璃的性质与玻璃相似,但成分不同。中国人烧制的琉璃,是一种有别于西方钠钙玻璃体系的铅钡玻璃体系。但这种琉璃透明度不高、模模糊糊,不如玻璃来得透亮,如果用琉璃杯盛温酒,就会开裂,实用性很低。相反,中国的名片——瓷器,就更好一些,不但外形漂亮,而且耐热性好,实用性高。
(琉璃,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仿佛就是一个岔路口:玻璃和瓷器分别代表着两条道路。中国人掌握了瓷器的烧制技术,精益求精,在瓷器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却把玻璃的制造抛在了脑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人对陶瓷的热衷,制约了玻璃行业的发展。
(哥窑梅子青,图片来源于网络)
写到这,可能会有人问,在没有玻璃的古代,食物酒水可以用瓷器盛装,窗户用什么挡风呢?
- 明瓦。有一种材料叫做明瓦,是用蚌壳打磨成带有四个圆角的方形薄片,半透明的,最早出现于宋代。只有少数富贵人家才能使用。
(明瓦,图片来源于网络)
- 桐油纸。我们看古装剧的时候,时常看见有蒙面人用手指捅破窗户纸,来窥探屋里的情况。大部分普通人家只能纸来糊窗户,抵御寒风。在东北还有一种奇特的现象:“窗户纸糊在外”。要知道东北的冬天非常寒冷,室内外温差大,窗户上总会结霜,如果把窗纸糊在里面,冰霜容易接触到室内高温,就会融化,水就使窗纸受潮破损。将窗户纸糊在外面就能减少这种情况。
这就是古人的智慧,不断求索,令人钦佩。
玻璃制造起源于埃及和希腊,罗马人改进和推广了这一技术。对于中国来说,玻璃是个舶来品。玻璃制品传入中国的时间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说在明朝时,郑和下西洋带回了烧玻璃的工匠;又有种说法是玻璃制品在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才由西方传入中国,但都是少量贵族才能拥有的精致摆件、工艺品。
(罗马玻璃酒杯,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在今天,玻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应用在方方面面,几乎随处可见,但是在明清的时候,玻璃的身价可是可以和贵重的珠宝相媲美的。
《红楼梦》中,贾母身边有一个丫鬟就叫玻璃。贾母身边的丫鬟都以名贵材质命名,如珍珠、琥珀、翡翠、玻璃,袭人从前侍奉贾母时就叫做“珍珠”,后来宝玉为她改名叫的袭人。可以看出,在曹雪芹所在的清朝前期,玻璃非常珍贵,与琥珀、翡翠等物同价,故作为丫鬟名字与琥珀、翡翠珍珠等齐名。
清代时期,宫廷内务府专门设立了玻璃厂,其制造的玻璃非常贵重,只能用作皇家赏玩,或被皇帝作为赏赐品,奖赏给亲信官员。直到1922年,中国第一家玻璃厂在青岛建成,中国的玻璃制造业便开始蓬勃发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