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2-12-22 23:11:32,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为了防止大臣篡位,元末残余势力的复苏,组建了一个特务机构,名为“锦衣卫”。这锦衣卫本是朱元璋称吴王时的“拱卫司”,后来又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负责皇帝出行时的仪仗和安保工作。洪武十五年,朱元璋裁撤亲军都尉府和仪鸾司,改设锦衣卫。为了让锦衣卫真正成为朱元璋的“耳目”,朱元璋将侦察逮捕、典诏狱的权利下放给他们。后来在“蓝玉案”和“胡惟庸案”中,锦衣卫都立下了大功。
明初的军事组织主要是“卫”和“所”,每卫下辖正规军5000人,卫下面又分千户所和百户所。最初,明朝京城禁卫军就下辖48处卫所。朱元璋在洪武十五年进行军事改革后,从禁卫军中挑选了大量优秀人手,组建了12个亲卫军,其中锦衣卫是被他最看重的。在日常的宫门防守中,其他亲卫军都是分别值守皇城四门,只有锦衣卫日夜在午门外守候。
原本这么一把监听与杀人利器,让朱元璋很是欣喜。但随着太子朱标的去世,朱元璋也开始变得恐慌起来。因为锦衣卫手中掌握了太多常人难以接触到的秘密,如果他们能为皇帝所用,那自然能成为一把治国利器。如果他们被别有用心者掌握,那大明王朝将有倾覆的危险。再加上锦衣卫平时有虐待犯人,将人屈打成招的行为。所以朱元璋在晚年便焚毁了锦衣卫的刑具,收回了他们逮捕和审讯的权利。
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成功后,为了寻找到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不仅重启了锦衣卫,而且还新设了东厂来与锦衣卫抗衡。此后朱棣的后世子孙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又先后设立了“西厂”和“内厂”。一时间,特务组织遍天下,处处都是明朝的厂卫人员。与东西两厂不同的是,锦衣卫只效忠皇帝,所以很少会出现会把持朝政的人物。这也是它自有明一代,一直存在的重要原因。
那明朝灭亡后,这规模庞大的锦衣卫去了哪里呢?主要有三种去向。第一种,战死沙场。明朝锦衣卫虽然一般是在暗中行动,但他们也有负责刺探军事情报的职责。李自成攻入北京后,一些锦衣卫不愿苟活,便光明正大的与敌军进行了生死决斗。如明末指挥同知李若琏便在李自成攻城时死守崇文门,城破后以身殉国。
第二种,投降敌人。明末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是世袭了父亲指挥使的位置,在明朝灭亡后,他先是投降了李自成,被迫交出3万两白银保命。李自成被清军赶跑后,他又投降了清军,后来因擅自迎接南明弘光帝使臣被罢免。而投降清军的锦衣卫,则被清朝组建成了銮仪卫。原本銮仪卫还是叫“锦衣卫”这个名字,但满清统治者考虑到影响不好,就给他们改了名字。而这个銮仪卫与明朝锦衣卫负责的工作天差地别,真的成了皇家仪仗队。
第三种,南下投奔明朝皇室。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后,南方又组建了数个南明政权,如弘光政权、隆武政权、邵武政权、永历政权等。像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就先后投奔了隆武帝和永历帝。他也是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从锦衣卫指挥使做到内阁首辅的人。不过此人秉性不好,擅长溜须拍马,最后在陪永历皇帝到缅甸避难时被杀。随着他的去世,锦衣卫也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