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2-12-22 23:11:32,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说起中国古代最令人闻风丧胆的毒物,那绝对不是砒霜,而是一种名叫“鸩鸟”的鸟类。据说只要用它的羽毛放入酒中浸泡,就能制作出“鸩酒”,而在中国古代的政治暗杀之中,“鸩酒”的身影也屡见不鲜。那么问题来了,所谓的“鸩鸟”到底是一种什么鸟呢?在现实之中,它又究竟是否存在呢?
其实早在很久之前,中国就有了“饮鸩止渴”的成语,而在古代,“鸩鸟”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鸟,由于它喜欢吃蛇、蜘蛛、蜈蚣等很多剧毒之物,因此它浑身上下都有很强的毒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被古人所用了。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从古至今,由于缺乏对于鸩鸟的样貌描述,因此很多人就觉得“鸩鸟”可能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鸩酒”只不过就是加入了砒霜的酒,实际上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
这里我们举一个赐予鸩酒的例子:南北朝时期,宋明帝准备赐死王景文,于是命令使者带着鸩酒和诏书前往王景文家,结果当时王景文正在下棋,看到这杯毒酒不禁对客人感叹道:“可惜这杯酒就不能与友人共饮了。”于是他镇定自若,接过了皇帝的诏书,然后将这杯毒酒一饮而尽,顿时就断气了。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得出来,鸩酒的毒性是非常猛烈的,绝非砒霜可以比拟。
而另一方面,鸩鸟确实是一种存在的动物。北宋时期,有人曾经去广西出差,夜晚就住在当地的驿站之中。有一天晚上,他听到有一种鸟发出了击鼓一样的声响,于是询问当地的驿站工作人员,有人告诉他,这就是鸩鸟找蛇吃所发出的叫声。而对此,清代的鲁笔在《楚辞达》记载说:“鸩即孔雀, 血毒人。”也就是说,所谓的“鸩鸟”应该是孔雀的一种,但是根据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孔雀的羽毛和血液本身是没有毒的,那为什么古人会留下孔雀有毒的记载呢?
对此著名名医李时珍也有解释:由于孔雀会吃蛇,因此它的血液和羽毛有毒性,但是在其他的医书上却记载,孔雀血不仅没有毒,并且还能解毒,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蛇类出没的地方,孔雀的血液和羽毛毒性很大,一旦蛇类冬眠或者根本没有蛇作为孔雀食物的时候,孔雀就没有毒了。所以说,古书上的“鸩鸟”实际上就是孔雀的一种,只是因为现在的孔雀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都不吃蛇等毒物,因此才失去了毒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