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有着丰富的传说和习俗。以下是关端午节的三个传说:
1. 屈原投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忠臣,因主张抗秦被贬流放。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国占领,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划龙舟、吃粽子。
2. 伍子胥尸体投河: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忠臣,因劝谏吴王而被赐死。伍子胥死前对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东城门上,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夫差听说后大怒,命令把伍子胥尸体在五月五日投入河中。
3. 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东汉时期,曹娥的父亲溺于江中,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人们为了纪念曹娥的孝举,便在端午节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包括挂艾虎、画额、佩戴豆娘、长命缕、荷包、佩饰等。各地还有特色的习俗,如河北省的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山东省的邹平县端午早晨饮酒一杯,江苏省的嘉定县端午吃石首鱼,四川省的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等。
有简短的两个版本关于端午节的传说:
1. 屈原投江传说: 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每年五月初五,就有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 曹娥救父传说: 端午节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年仅十四岁,父亲溺于江中,她昼夜沿江号哭。十七天后,也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这个传说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处,成为神话传说。
在端午节,人们还会悬艾,插艾和菖蒲成为重要的习俗。赛龙舟作为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体现了人们对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