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七巧节、七姐诞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相传,七夕节源于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讲述了牛郎和织女两位星宿跨越天河相会的传说。七夕节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就已经有记载,至今仍是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穿针乞巧是七夕节最早的乞巧方式,起于汉朝,流传至今。相传,汉朝的彩女们每到七月七日,便会穿着七孔针楼穿针,希望获得织女的巧技。此习俗在南北朝时期盛行,到了唐朝,宫中更是以锦结成楼殿,宫人穿针乞巧。此俗在民间也广为流传,女子们都会在七夕之夜穿针乞巧,希望自己心灵手巧。
喜蛛应巧也是一种古老的乞巧方式,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相传,七夕之夜,女子们会捉来蜘蛛放在小盒中,至晓打开观察蜘蛛网的疏密,以判断自己的巧拙。网密则巧多,网稀则巧少。此俗在唐宋时期盛行,民间女子纷纷效仿,希望自己能得巧技。
投针验巧是明清时期七夕节的盛行习俗,是穿针乞巧的变体。此俗流行于北方地区,女子们会在七夕之午将针投于水中,根据水底针影的形状来判断自己的巧拙。影若成云物、花鸟等吉利形状,则得巧;若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则不得巧。
种生求子也是七夕节的传统习俗,流行于南方地区。此俗在七夕前几天进行,女子们会在小木板上播下粟米种子或将绿豆、小豆等浸入磁碗中,等到豆芽长出,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或五生盆。相传,七夕之夜,织女会下凡查验妇女们的巧拙,若见有巧芽,便会赐予子嗣。因此,妇女们会悉心照料种生,希望得到织女的恩赐。
为牛庆生是七夕节的儿童习俗。相传,西王母用天河将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便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人们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在七夕之夜,儿童们会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以示庆祝。
晒书晒衣是七夕节的另一项习俗。相传,司马懿曾装病躲在家中,魏武帝派人探查时,正值七月七日,司马懿正在晒书。令史回去禀报后,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