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历史上有多种说法:纪念屈原、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纪念孝女曹娥。端午节又被称为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其文化影响力广泛,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上一些其他国家和地区有庆祝活动。2006年,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起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的两个标志性习俗是扒龙舟和食粽。根据闻一多先生的研究,在端午这一天,先民举行图腾祭活动,其中包括通过龙舟竞渡来祭龙神,并享受游戏的乐趣,这就是龙舟竞渡习俗的由来。龙与龙舟文化贯穿端午节的传统历史。龙舟竞渡的先决条件是产稻米和多河港的地区,这一特点正是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的特色。
端午节的风俗包括悬钟馗像、卦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等。在江淮地区,人们会悬挂钟馗像以镇宅驱邪;家家都会制作艾以驱邪驱瘴赛龙舟活动源于楚人拯救屈原而划船追赶,后演活动;地区有吃粽子的习,最初用竹盛装糯后逐渐演用粽叶包裹;长江流盛行饮用雄黄州地流传游百病俗;端午节小孩佩戴香囊,邪避瘟又作为p>
端午节还有许多,据统计有二十,如浴兰解粽节端阳节等。浴去的风俗,解粽节则是因比较解粽叶的长度而得名,而端阳节则因在仲夏登封的时间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