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由面、糖、蜜、油制成。
许多民间糕点铺会制作一些织女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售卖时又称送巧人,这个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
在一些地方,七月初七会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选干净饱满的绿豆一小碗,平铺在盘子上,用湿纱布盖好,放在遮阳温暖的地方,不定期喷水保持水润。七天后,生好豆芽,清洗好,然后热锅烧油,加肉丁爆炒,再依次加入葱姜、酱油、醋炝锅,放豆芽炒熟,加水做成豆芽汤。把手擀面煮熟,过冷水,盛到碗中,浇上豆芽汤即可。
俗称巧尖,口味多种多样,相比原味,加入地瓜泥或南瓜泥的外表金黄,味道更加香甜软糯。
老南京人过七夕有个独特习俗:吃江米条。江米条是一道汉族小吃,用糯米、豆粉、芝麻等食材制成。
浙江各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
七夕拜织女是少女、少妇们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等,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礼拜默默祷告后,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们宵夜的食物。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用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选没有虫蛀的绿豆一小碗,洗净,平铺到一个盘子里,用湿纱布盖好遮住阳光,放到炕头上,每天喷几次水使之保持湿润。七天后,待豆芽长至两三厘米长,便可做手擀面,下锅煮熟,过凉水拔透;然后热锅坐油,加肉丁炒熟,葱、姜爆锅,酱油、醋炝锅,放绿豆芽炒熟,加水煮沸,再加盐、味精,做成豆芽汤;把面条抓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在七夕这个特殊的节日,瓜果当然必不可少!七夕时吃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有些人喜欢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等绘成花瓜。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姑娘叫小巧,她非常同情牛郎和织女的凄美爱情,于是在每年的七夕之夜,小巧都会做一种精致的小点心,焚香供奉,希望牛郎和织女能在天上相见。当地的土地公被小巧的诚心所感动,将此事汇报到了天庭。玉帝碍于天规无法赦免牛郎织女,但是非常感谢小巧的心意,于是令月老牵线,促成小巧的美满姻缘。此后,小巧和意中人厮守一生,夫妻不离不弃。
据说,西王母曾下凡到人间,见巧果精致巧妙,便命天庭仿制供仙娥享用。从此,每年七夕,天庭的仙娥都会吃巧果,以祈求心灵手巧。
还有一个传说,说的是天上的织女在七夕这天会下凡尘间,来到人间挑选巧姑娘。凡是巧手慧心的姑娘,织女都会赐给她一件巧果,保佑她们婚后勤劳持家,巧手织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