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起源于中国的古代百越先民,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在汉代,端午节被确立为国定假日,但当时仍保留着古代祭祀的影响,用以避邪避祸。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端午节逐渐演变为喜庆节日。端午节是百越先民为祭祖而创造的节日,汇聚了南方龙升天的祭祀习俗和夏季防疫的时令意义,同时包含了北方中原的恶月恶日风俗,加入了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历史人物的内容,形成了南北习俗融合的传统。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等,定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传统习俗包括赛龙舟和吃粽子。起源于东南沿海地区,如浙江、福建、广东等,但其确切诞生原因尚无公认答案。除了中国,端午节也流传到周边国家,如越南、朝鲜等。在汉代,端午节被确立为国定假日,虽然受到古代祭祀风俗影响,但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动荡,端午节逐渐变得欢乐起来,成为人们欢庆的节日。
关于端午节起源朝代,有多种传说。一说是纪念屈原,相传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汨罗江投身其中,后世人为了纪念他,每年在这一天投入五色丝粽子以驱蛟龙。另一说是纪念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是一位忠臣,为报父兄之仇奔赴吴国,最终被误解而悲惨结局。还有关于纪念东汉孝女曹娥的说法,她为救父投江殉情。这些传说都融入了端午节的由来,使这个节日充满了传奇与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