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农历三月的节日。据《岁时百问》记载,此时万物生长旺盛,清新明净,因而得名清明。
河南地区的清明节习俗丰富多彩,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民间风俗:
清明节期间,尤其是周口地区,盛行着清明会。此时,各种商业交易和民间文艺团体纷纷举行活动,如高跷、旱船、狮子舞等,为节日增添热闹气氛。
清明节的主要活动自唐代起就是扫墓祭祖。河南民间通常在节前或当天进行扫墓,认为若推迟,祖先的灵魂便返回天界,直到农历十月初一才会被释放,因此必须在此之前祭拜。
扫墓时,人们为祖先焚烧纸钱,培土坟头,或在坟头放置土块象征坟帽,也有插上引魂幡或压上白纸条的习惯。
清明节这天,河南民间有在家门头插柳枝的习俗。一些老年人还会用柳枝串起烙制的烧饼,挂在屋檐下风干,供小孩食用,据说这有助于消化。
同时,家庭也会种植柳树。
新中国成立后,集体上坟的风俗逐渐减少,但民间仍保留着上家坟的习惯。尤其在60年代以后,清明节成为城镇居民纪念革命烈士的重要日子,机关、学校、工厂等会组织祭扫活动,听革命前辈讲述先烈事迹,传承革命精神。
80年代起,清明节还增加了郊游、春游等活动,风筝比赛等体育活动也逐渐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