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又称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它是一种传统的纪年法,也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起源
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考古发现表明,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人就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生肖系统。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中,就记载了与现代相同的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与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相关。中国先民感受到寒暑交替,植物枯荣的周期,以之为一岁。月亮的盈亏周期也与岁相关——十二次月圆正好一岁。用木星作为年的周期,岁星绕行一圈刚好十二年。因此,古人将一年的十二个月与十二种动物对应,形成了十二生肖。
含义
十二生肖不仅是一种纪年法,还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含义。每种生肖动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情和象征意义,反映了人们对世界和生命的认识。
-
鼠:老鼠偷吃粮食,证明仓鼠有余粮,说明这户富足,家中鼠多象征富裕。
-
牛:牛耕地劳作,中国人将憨厚勤劳,不求回报等优秀品质附在牛身上。
-
虎:百兽之王,象征阳气上升,凶猛刚阳。
-
兔:嫦娥奔月传说中的玉兔,是月的象征。
-
龙:蛇为图腾的氏族融合形成的龙图腾,兼具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混合而成。
-
蛇:多以负面形象出现,象征贪婪狡猾。
-
马:六畜之首,除用于运输,也是强大的军事装备。
-
羊:德畜,善群、好仁、死义、知礼。
-
猴:为人祖的传说颇多,夸父形象实乃猴子。
-
鸡:鸡的五德:头戴冠(文)、足搏距(武)、见敌敢干(勇)、见食相呼(义)、守夜不失时(信)。
-
狗:忠诚守卫,传说盘瓠是族群始祖。
-
猪:乌金之名,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猪是财富标志,也作为祭品。
文化影响
十二生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
生肖信仰:十二生肖形成了一种想象性信仰体系,核心是生肖对其所标记的人和事起决定作用。
-
命名习俗:十二生肖常用于给孩子取名,寄托着父母对孩子的美好期望。
-
民俗活动:十二生肖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息息相关,如春节的十二生肖灯笼、端午节的十二生肖粽子。
-
艺术创作:十二生肖是绘画、雕塑、剪纸等艺术创作的常见主题,展现了中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不仅是一种纪年法,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反映了中国人民对自然和生命的独特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