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的简介
公历,又称格列历或阳历,是当今国际通用的历法。它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制定的。我国自辛亥革命后即采用阳历,故称国历。由于与我国旧有历法相对称,故又称为新历。公元前身是儒略历。
儒略历
儒略历是由古罗马独裁者朱利叶斯·凯撒于公元前46年颁布的。它是一种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为基础的阳历。儒略历规定一年为365.25天,四年一闰。
格列历
1582年,罗马天主教会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对儒略历进行了改革,颁布了格列历。格列历的日历平均长度为365.2425天,比回归年长约26秒。虽然照此计算,3000年左右仍存在1天的误差,但这种精确度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公历的采用
由于格列历内容简洁,便于记忆,精度较高,与天时符合较好,因此它逐步为各国政府所采用。我国是在辛亥革命后根据临时政府通电,从1912年1月1日正式使用格列历的。
阳历的起源
阳历源于古埃及。对于埃及人来说,一年中最重要的是尼罗河的泛滥,它不仅是埃及的经济命脉,而且对埃及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也有很深的影响。为了及时做好耕种的准备工作,确定河水泛滥的开始时间格外重要。而河水泛滥的间隔,正好同一个太阳年基本相符。这样,埃及人就放弃了依靠月相确定年月的做法,而采用了一年365天的历法。
古罗马历
罗马是一个古代强大的帝国,可是,它最早的历法却很混乱。古罗马最初格列历规定,400年中增加97个闰年,即凡是100的倍数的年份,除非是400的倍数,否则不设闰年。
公历的普及
格列历经过几个世纪的推广,逐步成为国际通用的历法。我国是在辛亥革命后根据临时政府通电,从1912年1月1日正式使用格列历的。
总结
公历是一种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为基础的历法。它起源于古埃及,经过古罗马的改革和格列历的完善,最终成为当今世界普遍使用的历法。公历的精确度很高,能够很好地反映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