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查询资料可得知 1 小时 = 60 分钟,那么 100 分钟 = 60 分钟 + 40 分钟, 100 分钟 = 1 小时 + 40 分钟,因此 100 分钟等于 1 时 40 分。
以 100 分制记分是将考试或比赛的得分,以 100 分为满分来进行计算的一种方式。 这种记分方式最常见于学校、考试、竞赛等场合。以 100 分为标准,便于人们对比得分的高低,准确评估每个人的表现水平。 100 分制的记分方式被广泛运用,可以评估学生的学业成绩、运动员的比赛成绩,甚至是某些公共事业工作的绩效。 由于分数范围相对较小,所以可以更精准地衡量每个人的表现。同时,采用这种记分方式,也需要注意设定合理的得分标准,避免因标准差异带来的歧视现象。
分钟是一个汉语词汇,分钟表示的是时间的长度,一分钟等于 60 秒钟。 一天 = 1440 分钟,一刻 = 15 分钟,一字 = 5 分钟(闽南广东地区用法)。
小时是一个时间单位。小时不是时间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时间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是秒),而是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相协调的辅助时间单位。除闰秒外,一小时一般等于 3600 秒,或者 60 分钟,或者 1/24 天。
人类日常生活的时间度量一般是以小时为单位进行的,例如一天中的时刻,如早晨 8 点就是一天中的第 8 个小时。
中国古代用铜壶滴漏的方法来计时,将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西方钟表的两个钟点。 当钟表由西方传入中国后,人们把中国的一个时辰叫大时,而把西方的新时间一个钟点叫小时。 事实上,中国古代也有类似于今天小时的概念。后来,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逐渐消失,而小时一直沿用至今。
中华民国成立以前,采用十二地支计时,地支既表示年、月、日,也表示时,将一天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采用公元记年、月、日、时,同时又保留中国的阴历,公元记时,把一天分成 24 个时辰,比传统的十二个时辰小一倍,故称之为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