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吉日是指农历中计算出的特定日子,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对外部因素的把控十分重视。黄道吉日的起源可能源于计算或经验总结。如果它源于计算,那么它可能是一门科学,但如今这门科学已经失传了。中国古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认为三者兼备才能成大事。因此,在举行祭祀、婚嫁、开张、修房建屋等重大事件时,人们都会请命理风水师选择一个黄道吉日,祈求趋吉避凶,顺利完成。
古籍中记载,黄道吉日与十二个值日天神密切相关。最早的择日书籍出现于夏朝,名为《夏小正》,收录在《大戴礼记》中。春秋战国时期,选择黄道吉日已蔚然成风,例如越王勾践从吴国回越国时,就特别挑选在十二月己巳时。
对择日影响最大的典籍是《玉匣记》。这本书为各种事件规定了吉凶日子,许多人以此书作为择日依据。市面上还有《玄空日卦择日务实》、《择日宝典》、《择日秘典》等专门讲述择日的书籍。这些书各执一词,声称自己的书最具道理,外行人难以辨别孰是孰非。
黄道吉日并不是每个地方都一样,各个地方有自己的黄历。就江南流域而言,我在办理一些事情时参考过黄历,总体情况大致如此:
按照黄历办事并不能保证绝对顺利,但通常情况下十之八九不会出现问题。长期参考黄历,人生也会更加顺利。当然,也不存在不选黄道吉日办事就会出现不好结局的情况,不过在办事当日遇到一些麻烦的情况并不少见,例如结婚当天大雨,影响出行和心情。需要注意的是,人的记忆会受到感觉的影响,如果办事时外部因素不佳,可能会对该事件产生不好的印象,并在往后的日子里产生一些负面作用,尤其是一些大事。
黄道吉日并非毫无道理,它可能是古代先人通过计算或经验总结出来的,有着一定的科学性。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不必完全依赖黄道吉日,但参考黄历可以增加办事的顺利程度,趋吉避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