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是中国旧时通用的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由夏朝创立,也称夏历或旧历。农历是根据月相周期和太阳回归年的交替变化制定而成的,因此它既有阴历的成分,也有阳历的成分。
为了协调阴历月和阳历年的时间差,农历中引入了闰月制度。每19年中设置7个闰月,闰月一般设置在没有中气的月份之前。农历闰月的安插完全是人为的规定,历代对闰月的安插也有所不同。
闰月的设置与二十四节气有关。二十四节气是根据阳历制定的,阳历每个月固定有2个节气(前一个叫节气,后一个叫中气)。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并不固定,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一般每过2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