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是一种以朔望月周期来定月的历法。朔望月指从一个月亮新月到同一个月亮的下一个新月之间的间隔,大约为29.53天。阴历中的每个月都以一次新月开始,并以一次满月结束。由于朔望月不是一个整数天数,因此阴历中的月份交替为29天和30天。
为了使阴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需要在阴历中加入闰月。闰月按照一定的规则插入,以使阴历年的平均长度为354.367天,接近太阳回归年的365.242天。
阴历也被称为农历、殷历、古历、汉历、皇历、夏历和旧历。通常,人们所说的农历就是阴历。但是,实际上农历与阴历是不同的。
农历是中国目前与公历并行使用的一种历法。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结合了阴历和阳历的成分。农历的月份以朔望月为基础,而农历的年份则以太阳回归年为准。农历中也有闰月,但闰月的插入规则与阴历不同。
农历是中国古代历法的代表,有着悠久的历史。农历不仅用于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还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都是按照农历制定的。至今,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和民族多仍庆祝农历的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