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如今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闰,即每四百年中有97个闰年。公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积3300年才差一日。
阳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代。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的泛滥周期制定了以太阳运动为基础的历法,称为埃及历。埃及历最初只有360天,后来又增加了5天,成为365天的历法。
罗马人也在古埃及历的基础上制定了罗马历。罗马历最初只有10个月,后来又增加了两个月,成为12个月的历法。罗马历也有很多缺陷,如一年有355天或377天,而且每八年才闰一次。
1582年,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颁布了格里高利历,对罗马历进行了重大改革。格里高利历取消了每八年闰一年的规定,改为每四年一闰,但每满百年少闰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闰。这样,格里高利历的历年平均长度更加接近回归年,减少了误差。
阴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旧历、汉历、古历等,辛亥革命后改用西方太阳历(公历),而现代叫法的农历属于阴阳合历。阴历在中国传统历法中主要指按月球的月相周期变化来安排的历法,即以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