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二生肖起源于古人对天象的观察和自然物候的是一种以动物为代表的纪年方式。
十二生肖起源于何时尚难考证,但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据《事物纪原》记载,黄帝以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相配记年,称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在出土的秦简《日书》中,也记载了秦国先择吉凶日期的内容,其中有十二生肖的详述,但与今天的生肖兽种类有所不同。
郭沫若先生认为,十二生肖始见于东汉,但非创建于王充,也不始于东汉。王充在《论衡·物势篇》中记载了十一种生肖,缺龙。在《言毒篇》中又补充了辰为龙。至此,十二生肖齐全。
《唐书》记载,黠戛斯国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称虎年。由此可见,十二生肖在唐代已广泛流行。
十二生肖的产生与天干地支和二十八宿密切相关。
天干地支是一种纪年和纪日的方法,由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成,每六十年一个循环。
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对星宿的划分,由二十八组星宿组成,每一组代表十二地支中的一支。
当二十八宿中的虚日鼠运行到正北即子位时,其他11个方位上的星宿分别代表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生肖动物。
十二生肖取数十二与中国古代的文化习俗和信仰有关。
在中国文化中,十二是一个重要的数字,代表着完整和吉祥。例如,《周礼》中记载,天子有十二位大臣,一年有十二个月,一天有十二个时辰。
十二生肖也与阴阳五行学说有关。五行为金、木、水、火、土,十二地支又可划分为阳干和阴干,因此十二生肖既涵盖了五行,也包含了阴阳。
十二生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变,其动物种类和配属地支也发生过变化。
例如,在秦简《日书》中,十二生肖中为兔、鸡、羊。但在汉代,鸡改为酉,羊改为未,并沿用至今。
十二生肖还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民族风俗相结合,形成了不同的生肖文化和传说故事。
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起源深远,与天象、自然物候、文化习俗密切相关。十二生肖不仅是一种纪年方式,更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