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阴历"、"农历"这两个词,但是你知道这两个词的准确含义和区别吗?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阴历、农历和阴阳合历之间的关系。
严格来说,阴历并不是公历或农历,而是指根据月亮的月相周期安排的历法。阴历以月亮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为一月,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阴历又有"殷历"、"古历"、"汉历"、"黄历"、"夏历"和"旧历"等名称。由于阴历完全按照月亮的月相周期制定,因此导致一年的长度与太阳回归年(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不符,阴历年的长度比太阳回归年短约11天。
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华历"、"夏历"、"汉历"、"中历"等。农历是一种阴阳历,兼顾了月亮的月相周期和太阳的周年运动。农历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但为了使历年的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农历采用了置闰的办法,即每隔一段时间插入一个月,称为"闰月"。
农历一年通常为十二个历月,但由于闰月的缘故,有时也会出现十三个历月。农历中的月份名称与阴历相同,但由于置闰的关系,农历的年月并不完全对应。
在中国,农历常常被错误地称为"阴历"。但实际上,农历和阴历是有区别的。农历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