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居住建筑因历史发展阶段不同,可分为:巢居、洞穴、窝棚(风篱)泥式建筑、井干式木楞房、土木结构瓦房、砖瓦钢混结构的七个发展阶段。
从内容上分可分为:以丽江古城为代表的古镇民居、以坝区为代表的农村民居、以山区为代表的木楞房民居,以永宁纳日人为代表的母房民居。大多以木楞房、草房为主,普遍地兴建楼房是建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
东巴经书中有巢居、洞穴居、窝棚居的记录,当畜厩,楼上贮藏草料。
天井除供生活之用外,还兼供晒谷子或加工粮食之用,故农村的天井稍大,地坪光滑,不用砖石铺成。丽江纳西族民居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家家房前都有宽大的厦子(即外廊)。丽江纳西族民居在体型组合及轮廊造型上纵横交错。外观的立面多为石砌勒脚,墙面抹灰,墙角多有柱子,围墙有台基,墙头围护。房屋布局以三坊一照壁为主,局部空间采用一进两院或四合院的建筑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