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传统与敬老的中国节日
目录导航
- [重阳节是什么节日?](重阳节是什么节日)
- [重阳节的来历](重阳节的来历)
- [重阳节有什么习俗?](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 [扩展资料](扩展资料)
重阳节是什么节日?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又称重九。这个节日源自天象崇拜,是由上古时期季秋丰收祭祀演变而来。
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名称的由来与《易经》有关。在《易经》中,九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九月和九日都逢九,因此又称为重阳,象征着吉祥和长寿。
关于重阳节的起源,相传与上古时代祭祀天帝和祖先的习俗有关。到了西汉时期,重阳节的庆祝活动逐渐盛行,并在唐代发展至鼎盛。唐代以后,重阳节逐渐融合了登高祈福、赏菊饮酒等习俗,成为一个重要的民间节日。
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习俗,主要包括:
- 登高祈福:这一习俗起源于古人对高处的崇拜,认为登高可以祛邪避灾。
- 赏菊饮酒:重阳节期间,菊花盛开,人们会赏菊饮菊花酒,以祈求健康长寿。
- 佩插茱萸:茱萸是一种具有驱邪作用的植物,人们会在重阳节佩戴或插入茱萸,以避邪保健康。
- 放风筝:放风筝是重阳节的另一项传统习俗,据说可以驱邪避灾,祈福平安。
- 拜神祭祖:重阳节也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人们会到祖先坟前祭祀,缅怀先人。
1989年,我国将农历九月九日定为敬老节,倡导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因此,重阳节也成为一个感恩敬老的节日。
扩展资料
节日起源
- 《易经》中重九阳数重阳
历史演变
- 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 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
- 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
民间习俗
- 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
- 饮宴祈寿、登高避灾、赏菊饮酒、佩戴茱萸、放风筝等
文学记述
-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宋·苏轼《水调歌头·重阳》: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神话传说
- 相传元帝在重阳节得道,因此重阳节又称为登高节
重阳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06年,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